張愛玲曾經對胡蘭成說過這樣一句話:
“見了他,她變得很低很低,低到塵埃里,但她心里是歡喜地,從塵埃里開出花來?!?/strong>
面對自己愛的人,張愛玲一改從前的驕傲,好似變了個人一樣,開始變得柔弱。
她的變化,是人們遇上愛情的普遍現象。
女人是如此,男人亦是如此。
愛情,是一種奇特的情感,它可以徹底地改變一個人。
正因如此,關于愛與不愛的界限,才格外的清晰。
生活中很多時候,我們會選擇自欺欺人。
盡管自己心中隱隱知曉,對方不愛自己;
但心中的那份不舍,還是會將一切都壓下來,假裝出在愛的樣子。
可是,強扭的瓜不甜,假裝在愛的人,終究是不愛,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當對方開始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,其實就在行動告訴你,他已經不愛了。
要知道,不愛你的人,才會這樣對你。
02.
開始變得大大咧咧,看不到細節。
在愛人的世界中,對方的一切,都會被無形之中放大。
也許只是一點點的變化,也會被對方放在心上。
有心的人,不會看不到。
而不愛的人,即便是你在他面前表現得再明顯,他也不會發現。
亦或者,他只是不關心罷了。
若在生活中,你發現對方開始不在意那些細節的時候;
就意味著,對方的心意,已經開始轉變,這點變化,是人們開始變心的征兆。
還記得從前,閨蜜小林剛戀愛時的樣子,從動心開始,對方就表現得很是熱情。
那個時候,他能夠看清關于小林的一舉一動,一言一行。
有一次,小林下班的時候淋了場雨。
第二天發起燒來,請假之后就接著休息,沒有告訴對方。
但對方依舊知曉了這件事,特意趕過來照顧小林。
他說,自己看小林沒有回消息,有點擔心,特意打去了公司詢問。
得知小林生病,就立馬趕了過來。
可最近,小林發現對方已經變了,自己說出口的不舒服,也被對方下意識忽略。
關于愛與不愛的區別,其實就是這樣涇渭分明。
愛的時候有多上心,不愛的時候,就有多不在意。
因為在愛的時候,你便是他心中,獨一無二的瑰寶,值得自己用心守候。
等到不愛之后,這份守護珍寶的心意,便會消失。
自然,也就看不到那些細節之處的事情,開始變得大大咧咧。
03.
開始不回應你,總是自顧自的。
的確,成年人的世界,處處都充滿了忙碌。但愛情,確實繁忙世間的凈土。
對于自己心愛的人,人們總是會忙里偷閑,去回應對方的感情。
即便是再冷漠的人,都會如此。
好像什么無聊的事情,只要遇到對方,就會變得十分有趣。
可若是對于不愛的人,大多數的人,都會稍顯冷漠。
因為不愛,便與自己無關。
在生活中,不要去聽對方忙碌的理由。
愛你的人,再忙都可以抽出一點點時間來回應你的感情。因為愛你,所以愿意。
女孩與閨蜜逛著街,看到有什么有趣的,便分享給自己的男友。
手機那邊的男人卻好似一直很忙,基本沒有回應。
閨蜜問起的時候,女主總是回應,因為男人在忙,忙完之后自然會回消息的。
在他們吃飯的時候,女主也是發個不停。
朋友不明白對方一直在忙什么,女主隨口就回答,男友在吃飯,不好回消息。
這時,朋友讓女主低下頭看看,自己正在做什么。
很明顯,那個女主始終牽掛的男人,已經不愛了。
真正相愛的兩個人之間,好似存在著磁場,互相吸引,迫不及待的想要相擁。
因而,無論自己正在做什么,都可以抽出時間來,去回應自己心中的愛。
愛得越深,這種現象越明顯。
04.
好聚好散,前方依舊有人愛你。
其實,對方還愛不愛你,你的心中是十分清楚的。
看過對方愛你的樣子之后,對方不愛你,你也可以清楚地感覺到。
因為差距太明顯了,截然不同。
既然如此,那就好聚好散,大大方方地放手吧。
還對方一個自由,更是還給自己愛情。
只要留下從前相愛的記憶就好了,而后,就繼續向前走。
就在前方的不遠處,有人就等著你的到來,那個人,會與你開啟下一段感情。
不要嘗試著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,也別去挽回已經不再愛的人。
不要自欺欺人,別再隔絕自己的感官。
不愛就是不愛,放手就好,無論男女,皆是如此。
往后余生,去愛值得愛的人。
你值得更好的幸福,也值得擁有更幸福的愛人。
至于從前的愛情,就留給歲月吧,當斷則斷,對彼此都好。